拼音sǐ shì
注音ㄙˇ ㄕˋ
⒈ 指为国事而 。
例饬 事。
英give one's life to one's country;
⒉ 也指为国事而 的人。
例赏 事,恤孤寡。——《补记月令》
向 事之孤,其未有田宅得乎?…问 者之寡,其饩廪何如?——《管子·问》
英martyr;
⒈ 于国事。
引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仲冬之月﹞飭 事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因 气之盛以飭军士,使战者必有 志。”
《新五代史· 事传序》:“故吾於 事之臣,有所取焉。”
《明史·姜汉传》:“奭 当嗣职,帝以 汉 事,特进一官,为都指挥僉事。”
清 刘大櫆 《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》:“﹝ 吕黄钟 ﹞任 山东 兵备道,后以 事,事载《明史》。”
⒉ 指 于国事者。
引《管子·问》:“问 事之孤,其未有田宅者有乎?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“不知朝廷何以待伏节 事之家。”
明 陈子龙 《兵垣奏议·直言祸乱之源疏》:“优卹 事之家,以作忠孝之怀。”
⒊ 泛指殡殓等善后事宜。
引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唯哭先復,復而后行 事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復而后行 事者,復而犹望生。若復而不生,故得行於 事,谓正尸於牀及浴袭之属也。”
宋 梅尧臣 《宁陵阻风寄都下》诗:“随宜具棺殮,厚贷压人头。 事定无益,生偿且无由。”
⒈ 为国事而 者。
引《礼记·月令》:「立冬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,以迎冬于北郊,还反赏 事,恤孤寡。」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·卷八》:「今贷与之生足矣,乃加横恩如此,不知朝廷何以待伏节 事之家。」
⒉ 人 后殡殓丧葬等事。
引《礼记·丧大记》:「唯哭先复,复而后行 事。」